首页 小说 散文 诗词 随笔 综合 摄影 诗歌 书画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内容

【散文】我的母校情怀

发布日期:2024-11-17  查看次数:8209   作者:张群虎

 
 
 
0:00
0:00

           母校是一处温馨的港湾,我们是她怀中驶出的小船,无论我们停泊在哪一个码头里,都闪烁着她的一盏航灯,照耀我们一路前行,也永远难忘母校。

1974年的深秋,当我收到"西安地质学校"录取通知书的瞬间,我百感交际,一时激动的说不出一句话来,泪水不由夺眶而出。喜讯告诉了父母和我教书所在小学校长及其它同事后,就回家做准备了。

在当时,在村上当民办教师或者去上大学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虽说是工农兵学员,人民公社给村上有名额计划,经队委会推荐才能参加上级政府有关机构考试丶考核通过才行。

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开学时间也到了,我背上了沉甸甸的行李,坐上去西安的班车。到了玉祥门汽车站便搭乘公交车并转乘五路公交车到了大雁塔站下车,回头几步就到了学校门口。

接待室(传达室)是一位老太婆。我把通知书替给了她,老太婆拿起了电话筒就打电话,一会功夫就来了一位同学。他一句话没说,双手拿起行李一甩扛在了自己肩上,他就是我同班同学吴贵余。他当过兵,穿着一身洗的微微发白的旧军装,体质强壮,显得很有力气。给我的第一印象,待人态度随和,具军人气质和修养。

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北地质研究所大楼。地研所大楼好似一座照壁把校园内挡的严严实实,站在大门外往里看啥都瞧不见。其实校内规模很壮观,宽阔的水泥路面两旁长着又粗又大的法桐树。矗立着规模雄伟的地质丶测量丶实验楼丶大会堂,学生住宿楼丶餐厅和家属楼。建筑群形成一个庞大的包围圈,圈内是足球场丶兰球场丶羽毛球场丶体育设施应有尽有,样样具全。

到校以后才知道学校面向新疆丶西藏丶甘肃等五省区招生。记得印象最深的是西藏籍藏族同学尕文成丶新疆籍回族同学李乃器丶白文宪丶维族同学刘庭宪等,宁夏籍同学王少雄等。

一个星期后,班上同学分了两个实习小组,我在所小组去了西乡县堰口区。当天下午五点左右在西安火车站乘车。乘车的时候那才叫紧张,由于乘车人员集中,并背着行李根本无法上车。多数人选择爬窗户,行李从窗口外往进塞。汽笛一声长鸣,火車慢慢动了起来,你看那个个满头大汗洋相百出。随着火车速度加快,喧嚣声小了,車箱内慢慢恢复了平静。西安到西乡县不算太远,因慢车站站必停,就这么搖摇晃晃一直要到第二天天黑。打前站的老师提前到给我们联系好了学习丶生活丶住宿的地方,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

难忘的第一节课是老师把我们带到了岩石露头较好地方讲课。当讲到岩石的结构丶构造丶产状和岩石形成过程时,我好似听天书,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还没有等真正弄通弄懂,脑海里还没理出一点头绪来时,实践学习就搞一段落返回了学校,开始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丶学习。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基础课程,有数学丶化学丶地球物理丶地质学基础等课程。第二学年随着基础课程减少增加了更多的专业课程:地质力学丶矿床学丶岩石学丶古生物学。学习专业基础课程觉得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好多概念性的东西第一次接触,抽象难懂。六丶七月份又是一年一度实践学习阶段,目的地还是西乡县白沔峡。

西乡县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以震旦系至侏罗系均有分布,燕山运动地层全部褶皱,所以是教学实践的好去处。

时间过的好快,不知不觉就到了毕业季。

1976年十二月份,我毕业分配到了陕西省地质局所属第七地质队,成了一名地质队员。老百姓戏称为"石头干部",吃上了皇粮丶端上了铁饭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的我是朝气蓬勃丶有理想丶有抱负的青年人现已经两鬓如霜。每当我生活在繁榮富强的新时代,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活动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就想起哺育我成长的母校,是母校给予了知识,赋予了我人生起点。想起知我丶懂我的老师丶同学,是老师丶同学们陪伴我度过了二年美好的校园时光。我衷心祝福一一母校更加灿烂輝煌。祝福老师丶同学们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  张群虎,男,陕西旬邑人,1952年生,退休干部,喜爱文学。

 

 

 

 

 

相关文章  
上一篇:【散文】我的晨练乐园 下一篇:【诗词】得失(通韵)
您的心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盟合作 | 诚聘英才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主办单位:文学艺术网 咨询电话: 13484877838 来稿邮箱xghxds@126.com
工信部备案许可号:陕ICP备2023002679laig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