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往事不堪回首一转眼我的父亲已离逝至今17个年头了。每当闲暇之余,看到父亲生前青年时代黑白底旧照片时,眼前浮现一连串挥之不去音容画面情景,仿佛是,“昨天”的场景历历在目,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泪水不由自主似的,如掉线的珠子,涮涮地往下流淌湿润整个眼睛心里五味杂陈。
2024年,清明节这天万里无云;蔚蓝的天空显得格外晴朗。中午去给祖父祖母,父亲上坟扫墓祭祀……我们是义门陈氏大家族中一脉。已故父亲,陈新华(1946年至2007年卒);祖籍陕西柞水县凤凰镇人。父亲一生经历解放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初中期、风云变幻,从艰难困苦岁月一路走来。
1954年开始初盟入学,1959年完小毕业、1960年考入凤凰镇初中(原镇安县辖,今属柞水县)。1963年初中毕业,从此结束了十年学校生涯。在校时学习属中等偏上,一直担任班上文体干事。多次参加校办运动会,并代表学校出席参加商洛地区学生运动会。个人爱好看书阅读文学小说诗词著作,打蓝球、艺术绘画、唱秦腔和商洛花鼓戏,扭秧歌等。初中毕业后,当时国家停招中考和高考,成为人民公社的一名普通社员。先后被生产队安排,同一名德高望重的张老汉负责收窑柴;后来任记工员取得了生产队干部社员们的信任,之后干起了粮食仓管员、这是干部群众对自己工作的信任,久经考验给的认可和赞誉。
1964年,三年自然灾害饿肚子吃不上饭,人多地少当地动员出外谋活路,不得不强忍实在没办法,离乡背井离开家乡,蹋上逃荒活命的路上,告别生活学习家乡凤凰镇。向北翻越秦岭一路徒步,随祖父陈尚志、祖母徐光英、弟陈新富、妹陈桂知、陈桂英、陈新莲(乳名:水英)挑着担子,风餐露宿历经数月辗转,在西安城墙根底下;搭草棚栖息地暂时先居下。不久之后在泾阳县暂短停留时日,又经过多地,最终选择咸阳地区,(今咸阳市)落脚在,礼泉县北部半山区相虎公社,(原相虎乡,今叱干镇),东兴大队(今西相虎村)定居下至今。初到时,什么都一点不习惯,来到这北边黄土塬人生地不熟,风土人情习俗语言饮食、主要是用水极不方便缺水,严重干旱,住窑洞等。映入眼前地现状环境自然景象和老家天地之差,失落感不由自主涌上心头……老家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湿润,这里唯一占一点是土地多,能养活一家人吃饱饭不至于饿肚子能保命……老家土地少的可怜人多,我们是半农半商属于城镇居民,只要勤劳定能有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融入这个关中渭北旱塬新的环境里……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哪里黄土不养人!祖父被大队安排队上林场当护林员。父亲参加生产劳动,经过不懈努力和能力,1972年光荣的入党,同年当选担任东兴大队党支部书记。也是当时礼泉县和咸阳地区,省上农业学大寨先进社队典型农业战线上的三面旗帜之一,烽火公社烽火大队、烟霞公社袁家大队。省,地、县、公社组织,先进社队随陕西农业代表团;远赴山西省阳泉地区,昔阳县大寨村参观学习。和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大寨村大队女支部书记郭凤莲,当时人称、“铁”姑娘的赞誉……相互交流经验学习。这是父亲第一次出远门出了省心情无比激动和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之后下四川,东进河南等地学习考察。时任礼泉县委副书记,著名作家邹志安交往留下的合影照片,可惜此照片遗失。
父亲毛笔字写得好,离书法艺术达不到,还能关键时刻用得上,当时我们这里识文断字有文化实在少地可怜。上级检查写个宣传标语,春节给乡亲们写春联。当时陕西日报社记者来我们这里采访,和父亲一起采写一篇人物通讯稿子,《亮凤楼飞出金凤凰》,刊登在《陕西日报》后在社会上反映强烈,名扬三秦大地引起共呜。时任陕西省第五任省委书记霍士廉(1909年—1996年),山西忻州人,农业部原部长,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历任宁夏、山西省第一书记,1965年10月至文革中期在陕西省任书记。他站在亮凤楼山顶上,向南居高临下远眺远方环视四周,省军区熊司令员随行,霍书记语重深情地对着随行各级领导干部说道“:在东兴大队党员干部带领下和社员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这座光秃秃的黄土台地,经过多年全大队干部社员们辛勤努力植树造林,改善黄土高原自然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艰苦奋斗革命精神、难能可贵,确实不容易处在这样的恶劣自然环境条件下,了不起呀!为全省农业林业工作树立一面旗帜,典型经验全省推广;东兴人民纯朴勤劳,此地是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各级领导对东兴大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赞许肯定,重要指示。父亲陪同省地县各级领导视察,汇报东兴大队所干的各项工作。
1982年8月包产到户,不久父亲辞去村上书记后,发展经济农业生产,直到2007年农历7月25日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2岁,风雨兼程走完人生历程。想起父亲临终时,书写的挽联横批写的是:“祭父孝母”!父亲遗像中印的一行词句,‘望云思亲、南柯梦里`!父亲地谆谆教诲铭记心头,没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给我和兄弟姊妹留下,做人首先先做好事、才能做好每一件事。留下极其珍贵的文化知识源泉,及精神“食粮”用之不尽、影响激励做儿女们的一生,继承优良家风代代传承下去,唯一想念父亲的是,保留一张张珍贵发泛黄黑白色,彩色陈旧遗留生前像片在影集中保存,寄托儿女在天堂中父亲地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陈永安,男、汉族,1975年生,陕西礼泉人。新闻媒体人,曾在省市新闻媒体单位工作,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创作发表文学新闻各类作品300多篇,其中有十篇作品荣获全国省市、文学及新闻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