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散文 诗词 随笔 综合 摄影 诗歌 书画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内容

大山深处追梦人

发布日期:2023-11-24  查看次数:9298   作者:马卫民

 
 
 
0:00
0:00

【散文】大山深处追梦人

作者/马卫民

   怀揣梦想的人,从来不会觉得苦累——题记

   郭宇林迎着改革的春风,怀揣梦想,走出大山折皱里的小山村,走进县城经商办企业的事情是在上世纪未期。那时候的郭宇林还是一名不足20岁的毛头小伙。

   郭宇林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县城,第一感觉是天大了,地也大了;县城的繁华令他惊呆,使他心潮澎湃,欣喜若狂。他在大哥和朋友的引领下,考查市场,分析行情,最终确定选择合适位置,开办一小型商店开始起步经营。

   半个月后,郭宇林带着他筹到的3000元钱,在县城东部开办了一家小型零售商店,开始了他的追梦生涯。经营中,他勤勤恳恳,恪守诚信,从而得到客户的信任,生意收入稳步上升。

   待他站稳脚跟后,仍不满足现状。于是就有了成立公司,把生意做大做强的想法。

    通过一番努力,郭宇林的《卢氏县光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办起来了。他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食品、小商品批发零售到中药材收购销售等多项业务;他购买了那时候并不多见的私人汽车,用于运送货物,购买了房产用于办公和业务经营。由此,公司的财产积累也越来越厚实了。此时的郭宇林在同乡、同学的眼里俨然是一位成功人士,在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口中是:宇林这娃子有头脑,能吃苦,是有出息的好青年。

    郭宇林的初心是走出大山,到外面去看更大的世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去拼搏一把,以摆脱贫困,创出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但当这些梦想实现以后他便有了更大的梦想,这个梦想是基于不能小福则安,满于现状。

   出现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原因是大哥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经常采访、撰稿、投稿宏扬正气,鞭挞丑恶,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讨公道,他由此崇拜大哥。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学到了一些新闻采写和法律知识。还有更重要一条是从小听父母和老人们讲的关于红军的故事,这段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的小街上。故事感动了他,于是就印了他的脑海里,留到了他的心底。故事是这样的:

   1934年隆冬时节,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在进入豫西大山深处时,被国民党重兵把守的朱阳关、五里川镇所阻挠。在前有埋伏后有追兵,面临被围歼,全军覆没的危急时刻,一名叫作陈廷贤的当地货郎,被红军的爱民之情及严明的纪律所感动,他利用多年的走乡串户,远行豫陕熟悉地形的优势,自愿为红军带路,抄小路巧妙地避开了重兵把守的国民党军队。一日清晨,天上飞着雪花,龙驹小街上的人们推开门便看到了屋檐下,小街边睡着一排排当兵的人。百姓们惊呆了!这些当兵的起来后,见人就问好。拿过扫帚就打扫街道,为住户挑水劈材,家得好似亲人一般。百姓从来没见到这样的队伍,于是被深深地感动了,人们也记住了这支军队的名字叫红军。

   翌日,红军在此地兵分两路进入豫陕交界处的官坡兰草镇,在那里会合稍作休整后,红军击溃了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关隘——铁索关的地方反动武装进入陕南,成功地避开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开赴陕北,谱写了一曲艰苦卓绝的长征壮歌,在共和国的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这里是革命老区,是一方红色的土地。由此,郭宇林从小就崇拜英雄,有了英雄情怀。当他得到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消息后,便坐不住了。他想在西部开发的大潮中,去施展拳脚,拼搏一番,去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他的牛劲上来后,亲戚朋友无论谁劝都听不进去。他撇下公司的生意,毅然决定到《中国劳动报》西北工作站去应聘。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宇林如愿被《中国劳动报》西北站聘用,成为一名记者,融入到了西部大开发的战场,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他经常深入各地市、县为党政部门、公检法司单位采访报道,同时深入工矿企业和乡村,调查、采访,参加各类座谈会。用新闻记者密感的嗅觉和独特的视觉去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题材,并及时完成采写任务,爭取让稿件早日刊出。

   记者这个职业在社会上,在旁人的眼里是吃香的、喝辣的,是被采访的领导高接远送的上等客人,是无冕之王,而郭宇林并未抖过如此威风。他是奔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为社会服务的态度去采访报道的。也亦因为他的报社不属于主流媒体,故被人怀疑,被人提防,被拒门外,也是常有的事。为了工作他除了认真对待,就是耐心工作,直至达到采访的目标任务完成为至。

   苦点、累点、难点倒也不怕。最令郭宇林苦恼的是批评稿件的采访和发表,有时往往采访完后人尚未回到报社,说情的电话便先打到了总编处。一番讲情,稿子就有可能被压下,被泡汤。由同在一座城市,低头不见抬头见,朋友、同学、熟人、同事、亲戚等面子的原因,一篇很好的题材,却不能发稿见报。此时郭宇林只有仰天长叹,借酒消愁,感慨舆论监督之困难。

   面对弱势群体,郭宇林慷慨相助,义无反顾。河南省郾城县194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的张武臣,被错判丟掉了工作,丢掉了老干部的资格和待遇。虽然后来被平反召雪,恢复了工作和党籍,但他的那段剿匪、反霸的光荣历史却被抹掉了,成为一段空白,张武臣为此如鲠在喉,苦不堪言。得知此事后,郭宇林专程采访了张武臣。在得到有用的线索后,郭宇林于2003年4月23日专程到青海省平安县走访曾于张武臣同在公安战线上工作已离休的老同事张宗贤、赵庆郎。两位老同事明确表示张武臣是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同在公安局工作。二人当场写了证明材料。

为了拿出更有力的证明材料来证明张武臣的老干部身份。同年5月8日,郭宇林来到张武臣安排的新单位——贵南监狱巴南农坊采访。在贵南监狱郭宇林查到了张武臣的历史档案。档案里通过干部履历表、个人简历等原始资料证明了张武臣参加工作的确切时间为1949年3月20日,以及工作单位、职务等。

   郭宇林拿到了这些原始档案材料之后,撰写了一篇题为:《张武臣被错整,丟了“老”字的老干部》,登上了报。不多时,张武臣久拖未决的历史空白问题得到了解决,一段被淹没的历史空白被重新填上,恢复了老干部的待遇。张武臣在感谢郭宇林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嘴唇直抖说不出话来,他拉着郭宇林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始建于八十年代的咸阳兴平化工厂因市场前景不好产品难销,经过媒体推荐,该厂到有关工厂考察学习取经,革新技术,上新项目,是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变成了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的先进工厂。郭宇林把这一先进典型刊登在《农业科技报》上,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推广效果。

十余年的记者工作历练与积累,郭宇林已在各大媒体发表数千篇新闻、散文作品,先后刊发在中国劳动保障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检察日报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上,起到了惩恶扬善、舆论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成为了一名无愧于心,无愧于社会的媒体人。

   如今的郭宇林已双鬓染霜,皱纹也悄无声息地爬上了他的眼角,他已不再是当年的青葱少年,但犀利的眼光使他显得成熟老练,脸上的皱纹记下了他曾经走过的不平凡的人生岁月。

   前两年他已离开了他热爱的报社,回到家乡重新经营他的商业公司并新注册了《金视点文化传媒公司》,业余时间继续搞他热爱的文化传媒工作。他回到家乡其主要原因是他已90岁高龄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他需要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尽到做儿女的孝心。他虽然离开了新闻工作岗位,他仍然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人,业余时间还是坚持读书学习,撰写文稿,不忘初心,不辞劳苦,服务大众,服务社会。行文至此,做为他的老朋友的我不禁感概良多。突然间,我的耳边响起了电视剧《刘老根》中衡越演唱的那首激情澎湃的歌曲:为了圆上哪个梦,你赌上了一辈子的情,历尽限辛不回头,老牛拉车劲不松。青丝变白发,忘不了心中的爱……。

    为了圆上那个梦,你赌上了一辈子的情,历尽艰辛不回头。老牛拉套劲不松,青丝变白发。改不了心中的爱,条条皱纹记下了。苦辣酸甜的风雨行程.人生就是一场拼争。每天都在攀登,爬上这座山,越过那道岭。眼前又是一座峰,人人都有一个梦想。每天都在圆这个,圆上了爱圆上了情,圆出个无悔无愧的人生.......

      作者简介  马卫民,男,汉族,1955年生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卢氏县作家协会理事,小说、散文见于《奔流》《西部散文选刋》《中华文学》《洛神》等刊物平台。

 

相关文章  
上一篇:【小说】山村小桥 下一篇:【散文】人间醉美是金秋
您的心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盟合作 | 诚聘英才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主办单位:文学艺术网 咨询电话: 13484877838 来稿邮箱xghxds@126.com
工信部备案许可号:陕ICP备2023002679laig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